《邵伟华故事》第八章 第四十八节  首届研讨  意义重大


邵伟华命中是“马头带剑镇守边关”的中将命。他后来的名望与之相当。但学易之前他不知道命忌北方,因为抗美援朝去的朝鲜是在湖北老家的东北方,转业去西安是在老家西北方,所以他在五十岁前命运多舛。后来他通过学习命理知识才知道自己的命局利到南方和东方发展。

邵伟华命中用神,喜火怕水,因西北是火的墓库,是禁区,墓库就是医院、牢房。所以他在文革成了反革命被关押又患病住院。

人一生有利的方位是以本人邵伟华的出生地为参照。广州的方位处于我祖父出生地的南方,邵伟华金神日生,来到广州用神火地,正符合他命中“金神入火乡,富贵天下响”。1989年他离开西安来到了广州,从此,在《周易》应用研究上如鱼得水、独占鳌头,名扬四海。


《邵伟华故事》第八章 第四十八节  首届研讨  意义重大


出书成名已经被证明了南方确实有利,但为何还要去不利的湖北呢?

那时候,注册公司好像规定得广州本地人才行,邵伟华在广州被邀请讲课可以,但开公司办班不可以。所以,不得不去湖北的老家,那里可以注册公司,成本也低。

1993年底,在亲戚的帮助下,很快筹备起了办公司事宜。

但让人犯难的是,全国函授已经声名狼藉。在别人已经办不下去的时候,我们怎么保证成功?而邵伟华的书已遍地开花、他的书只能做教材!在这种情形下,用什么方法来办全国函授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邵伟华易学研究服务中心的全国函授开始了!除了函授,许多人还慕名而来。谁都不知道,当邵伟华在讲台上,在预测中,儿子正在母亲的孕育中。

是她,不辞辛劳,白天忙家务,招待来人,夜深人静时写教案。在完成四柱入门后,还要往返印刷厂编排修改校对,凡事她都亲历亲为,与函授有关的都亲自把关。她的邵伟华周易、四柱的两本入门辅导教材和《四柱预测学释疑》,以及根据学员需求编制的答疑系列作为函授教材,受到了出乎意外的欢迎,为成功举办全国函授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函授,来自全国的学员象奔延安一样汇聚到了鄂州。在这里创刊了我国第一个周易应用学术刊物《周易与应用》;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 “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


邵伟华命中是“马头带剑镇守边关”的中将命。他后来的名望与之相


这是值得专门介绍和载入现代易学史册的大会。

1996年12月4至8日,在湖北省鄂州市凤凰山庄,邵伟华主持召开了“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共有三百多名专家、学者和易学工作者、爱好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的海内外易学界知名人士、学者和专家,如成中英教授、唐明邦教授、亢亮教授、罗炽教授,以及张志春先生、蔡敦祺先生、陆毅先生等,还有国家人体科学领导小组叶子铨教授、国家安全部张处长和现任鄂州市政协副主席的吕克克等主要领导参加了大会。

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教授和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等作了重要讲话。邵伟华作了“《周易》信息预测科学的应用是国家科学兴旺的重要标志”的主题发言,广受与会者的好评。大会共收到世界奇人协会、新加坡及国内众多易学团体的贺词贺电六十多份,收到与会论文数百份。

这次研讨会始终充满了学术研究的气氛,大家济济一堂,为加强《周易》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献计献策。

这次盛会,正好赶上了邵伟华六十大寿,可谓双喜临门。

香港《明报》出版社易学专栏主编蔡敦祺先生在他撰写的《中国预测学史稿》专著中,对这次会议是这样评论的:“1990年以来。邵伟华冲破大陆极左思潮对预测科学的长期压制后,内地各门的术数发展势态十分迅猛,并且出现各派术士皆自觉以易理为术数指导思想的鲜明特色,与民国时代民间术士显著不同的是,民国时代活跃于民间的算命先生风水先生很多人是不懂易理的,大多只凭师父所授的一些口诀为人算命看风水,但现在大陆的却能够自觉地以易占理论指导其术数实践,并且往往研究易占理论一通百通地掌握多门术数,在其预测实践中综合运用,因而取得较高的占验率,这种综合术数预测术是很有道理的。未来中国预测学很可能会以此为主干发展。” 



这次盛会,是中国易学史上,也是世界易学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具有重大引领意义的应用易学研讨会,为培养新中国易学应用领域的中坚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许多当年参加会议的代表,对当时会议的学术氛围非常认可,回忆当年,记忆犹新。他们对此后的二十多年来,效仿者趋之若鹜,但大多偏离了学术方向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现今许多活动发起单位主要是以敛财为目的,一是提供给与会者众多拍照的机会,利用和名家合影的名人效应来达到包装自己、捞取名利的目的;二是忙于印发论文集,虽然表面上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但是学术水平大多不高;三是忙于颁奖,并且不管参会与否,都明码标价地卖证书,致使易学大师满天飞,一个个头衔如雷贯耳,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四是忙于游玩,往往这类会议多开在有名的旅游景区,大部分与会者应付完会议,就自顾游山玩水去了,鲜有真正的学术气氛,更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易学思想体系来引导、规范和提高行业水准,以达到为社会服务、让国家认可的效果和目的。

对此,邵伟华和其他易学元老也无可奈何,更是通过现象看透本质,不愿意再举办什么高峰论坛和研讨会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邵伟华举办的这次“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是空前绝后的一次盛会,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而本传记顾问王凌云,当年作为主办单位负责人之一,为大会的圆满举行、为保证会议的高规格高品质地进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620557476420 2024-08-13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