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的原子弹快制造成功了。有了原子弹,帝国主义就不敢侵略,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就有了保证。
4月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邵伟华秘密地接受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任务。当时,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把邵伟华叫到支部会议室,书记十分郑重地对他说:“你是共产党员,上级要求我们为我国首枚原子弹外壳的某元素化学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厂里知道你在这方面能力强,确定由你单独执行这个任务。为了保密,你只能在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共一天多一点的时间里进行,到时候一定要拿出化验结果。”车间主任强调说:“一是要绝对保密,厂保卫科会有人为你站岗,二是化验结果直接交给我。”
党把这样重要、光荣的任务交给邵伟华,邵伟华当时高兴激动的心情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他流着喜悦的热泪,站在毛主席像前,激动而忠诚地表决心:“毛主席、党中央、共产党员邵伟华坚决保质、保量地完成原子弹外壳的化验任务!”
邵伟华认真详细地把某元素的化验操作规程看了一遍又一遍,来回检查所需要的化学试剂、仪器、用具, 洗好擦亮和烘干所要用的烧杯、滴管...。
星期六下午,工人和化验室人员都下班了。车间主任、厂保卫部的老林和一个保卫人员来到了化验室,主任把一个事先用锡金属封好的小瓶子交给了邵伟华,说道:“这是原子弹外壳式样,化验后把结果和剩余式样都给我。保卫部老林他们俩在办公室陪你加班。”
邵伟华伸出双手,接过了沉甸甸的重托。
为了保证质量,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邵伟华在用正常的方法化验以后,又进行了测定,化验结果都一致,符合样品的含量要求。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原子弹外壳的化验任务。下午保卫部老林在带走文件前,他和车间主任都在化验报告上郑重其事地签了名。
完成了原子弹外壳元素的化验任务,邵伟华又迎来一项新的任务:铝合金中铍的化学分析。
我国的航空科技人员,为加强飞机的性能,在飞机的铝合金零部件中增加了金属铍的化学元素。铍元素比黄金贵很多倍,它可增强飞机上铝的零部件的韧性和拉力。
一天,车间技术主任给邵伟华此任务时说:“国内现在没有铝合金中铍的化验规程。现存的化验操作是来自苏联的。国内只有一家军工厂做过相关的化学分析,可能苏联资料有保密的地方,所以没有成功。现在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邵伟华问技术主任:“冶金科的中心化验室是工厂的权威单位。他们为什么不做?”
“听说他们做了一年也没分析出来,因此,厂生产部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车间来完成。”
邵伟华心想,冶金科的中心化验室,不仅设备先进完善,而且技术力量雄厚,技术人员多,都是名牌大学化学系毕业,又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他心里忐忑着:“他们都做不了,我能完成吗?”
邵伟华知道铍化验不仅没有成功的化验操作规程,而且铝合金中的铍是以百分之99的铝为基体,铍的含量是千分之3--5克。要测其中的微量铍,确实困难重重。
这次邵伟华没有去图书馆查资料,因为没资料可查。他想,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不能因为我克服不了困难,让新式飞机飞不起来。他认识到,要完成微量铍的测定,首先要克服思想上的为难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因此,他还是按多年的老经验,遇到困难时,从毛泽东著作中找答案。
晚上邵伟华回家认真地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的教导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邵伟华的心。
邵伟华反复研究了苏联铝合金中铍的化验操作规程,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为攻铍的化验难关,他吃不下睡不好,有时一连几个通宵都在化验室做试验。但试验进入了瓶颈期,许多人的努力和信心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即便是那些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和大专生也束手无策。这个试验攻不下来,生产就没有办法继续进行,大家整日在实验室中愁眉苦脸,试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进展。
邵伟华夜以继日地奋战了半个月,失败了五十多次。他看着试管里如同稀饭一样的铝,心里的绝望有时会排山倒海地袭来。然而,他只有一次次地重拾信心,相信自己会攻下难关。
他认为,从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应该是某种溶液的用量没有掌握准确。于是,他就采用逐滴增加的办法做试验,当过了极限、可能出现爆炸危险的剂量时,奇迹出现了:试液出现了明亮的天蓝色!
最后又经过两种测试法,得到了准确的结果。邵伟华终于攻破了铝合金中铍的微量分析的重大难题!
铝合金中铍的微量化学分析,不仅为我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也证明了苏联方面进行综合溶液测试时,在数量上捣了鬼。
1970年,邵伟华已是千人车间的支部书记,而且是厂先进车间的党支部书记。12月份工厂党委崔书记到车间党支部找到邵伟华:“邵伟华同志,你原来是老化验员,又是化验室主任,铜合金中硅的分析,厂中心化验室搞了半年都没有搞出结果,你们车间化验室干了这一个月也没有拿出结果,这个化验结果拿不出来,飞机发动机就发布不出去,不但部里不给我们厂发工资,工人没钱过年,更重要的是发动机发不出去,影响部队的战略任务。现在离过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你原来攻下了镁和铍元素的化验关,现在回到化验室,赶快去帮我拿下!”
于是,邵伟华就像部队首长下到连队一样,又回到了化验室。邵伟华为找出镁、硅不同矛盾的特点,制定了新的化验方案,为了快出试验结果,他索性吃在车间,睡在车间。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成功地把硅、镁相同蓝色中镁的颜色控制住,测出了硅的准确含量,给工厂党委崔书记发了铜合金中硅的测定合格报告。
崔书记紧紧握着邵伟华的手说:“你为工厂顺利研发出产品,为工人有钱过年,做了一件大好事,谢谢你...”
据悉,邵伟华在工厂期间革新的镁、铍、硅等化学分析方法,至今已经成了军工厂的重要化验方法,目前仍在使用!出于保密需要,不便多说。
在我看来,邵伟华攻克的难关连当时高学历的研发人员也搞不出来,应该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在本质上,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如同佛陀悟道一样,看似简单,如果没有之前经历的那些苦难,那关键的“顿悟”是永远也达不到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我不厌其烦地讲述邵伟华在技术革新上的执著,是让我们年轻的一代,领略那时候航空人的精神世界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新意识。邵伟华和许多科学家一样,为了国家的科技进步,他们的牺牲精神不亚于上战场。对于没有学历的邵伟华来说,他成功的起步是如此的低,只有付出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具备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命理上,邵伟华甲木伤官旺而坐禄,在手相上,他的右无名指比食指长,表明这样的命相爱发明创造,攻关能力强,在事业上不攻下难关不罢休。正因如此,他在后来从事八卦、四柱预测、面相、手相、阴阳风水学的学术研究上,不但攻下很多技术难关,而且都有发明创造,引领易学应用只能是他这种性格和命之所然。
邵伟华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壮大,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克服文化低,试验复杂等重重困难,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航空事业立功的拳拳之心。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就是强大的毛泽东思想,真是不可思议!这让我联想起了邵伟华后来在考察吴起镇时,感慨毛主席率领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冲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会师在陕北吴起,中国共产党在此走向了更加辉煌的胜利。
邵伟华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感谢延安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的巨大牺牲,为表达他的敬意,拿出一百万,为吴起镇两所“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延安人民政府为此向邵伟华赠送了一副绣毯做纪念,在延安宝塔山的挂毯上面,绣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我相信,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有那个时代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