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华故事》第五章 第二十九节 赴京深造 反客为主


1987年的阳春四月,杨柳绽绿,桃杏花红,香山一派春意。沿途观赏着万物复苏的胜景去参与研讨祖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邵伟华心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4月3日至23日,北京香山全国第四期《周易》研讨班如期举办。这个学习班主要讲授易理,主讲人是西安的中医王教授和北京的张延生教授。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计200余人。

来自下层民间的邵伟华,衣着打扮既不入时,风度气概也不惊人,同那些西装革履的专家、教授相比,自然免不了有几分“寒酸”和“土气”。但是学员们很快都知道了邵伟华是专门搞预测应用研究的,还有过惊人的预测。于是,都来找他交谈、求教、预测,并纷纷向学习班主持人提出,要求安排邵伟华上台讲课。

大家的请求没能把原计划打乱重新安排。一星期之后,在学员们不断的恳求下,学习班领导答应让邵伟华上台讲一讲试试。

尽管邵伟华是作为学员前来听课的,当大家一致推举他讲课时,相信他内心也是一百个愿意吧?尽管没有带资料,只是带了一张自己发明的八卦图,但他对周易应用的专项研究早已烂熟于心;尽管现在要反客为主地为学员讲课,面对的是许多专家、教授,甚至还有外国专家,但所要讲的恰恰是他们不知道的,或者,就是知道也不敢讲的。

学员们听说要讲预测应用了,在北京的纷纷给家里人和好朋友打电话,能来的都来了。邵伟华上台讲课时,本来会堂后边还多余三、四米的空地,一下子挤满了人,台前、台后、窗外都挤爆了,甚至宾馆的工作人员也都跑来听了。

讲课开始后,有过在咸阳第一次登台勇气的他,这第二次是既不怯场,也没慌张。他将易理和实例结合起来讲,有声有色有趣味。讲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最后,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鞠躬致谢后邵伟华走下讲台,结果,掌声又响起来,他不得不再次登台向大家致谢。没想到,谢幕后,又一波掌声象浪潮,把邵伟华再次送上了讲台...

这种受欢迎的盛况,为历次《易经》学习班所没有。一些老教授感慨万千地说:“邵老师啊,我讲了一辈子课,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受欢迎的盛况,真让人深思啊!”

“哎呀!邵老师,你的胆子真大,叫我们可不敢这样讲。你是全国第一个讲周易应用研究的,可以预料,将来你在这方面会出重大的成果。”

邵伟华本人也是非常兴奋,他没有料到,时至今日仍然被不少人斥之为“封建迷信”“唯心主义”“招摇撞骗”的占卜——算卦——周易预测学,竟然在众多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周易爱好者中间,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与共振。这说明科学界和知识界在如何对待中国古典预测学的问题上已经开始逐步取得共识了。

第二天开始,只要是邵伟华讲课,课堂气氛都异常活跃。当他在讲台上讲解周易预测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时,学员们无不聚精会神地听课和记录。课间休息时,学员们纷纷围住他问这问那,并且提出实际预测题目,一来求解惑,二来考本事,三来想开窍。

4月13日下午课间休息时,科学院搞地球物理研究的研究员张立敏同志围到邵伟华身边问道:邵老师,我单位有一个同志要出差,您测一下,看他何时能走?

邵伟华当即根据问卦时间起了一个《艮》卦,艮为山为土,有不动之象,又艮为7,初爻动为1,7+7+1=15,站着问卦应验急速,故中分其半:“七天半内走不了。”“对!他准备二十号以后走”。

在场的学员无不惊讶!惊讶邵伟华是怎么很快捕捉到如此准确的信息的?

一天上午,张延生到市里去了。九点左右,李昕东问邵伟华:“你看张老师什么时候能回来?”“中午一点以前准回来。”

结果,十二点二十分张老师果然就回来了。

这样预测的事例,不胜枚举。学员们学习周易特别是预测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邵伟华的课整整讲了六个下午,后来听的人实在太多,无法容纳和安排,于是又将讲课时间改为晚上。

当学习班快结束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不仅前来听课,而且也和学员们一样,以能同邵伟华一起合影留念为荣幸。

这期的《周易》研习班,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对于由学员变讲师、第一次登上全国易经讲坛的邵伟华来说,更是终生难忘,成为了他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里程碑。

学习班结束的前一天晚上,穿插了一堂特别的讲课,科学院的有关专家,经人安排想与邵伟华见见面,并就《周易》相关问题请教他。邵伟华一听晚上要见面请教,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最终没能推辞掉的邵伟华,被接到了科学院的一个小会议室,有近50人的科学家已事先等候在那里。

邵伟华有些惶恐,真有小学生跟大学生讲课的落差感。何况,面对的是科学院的科学家。但谦虚好学的科学家们的掌声,给了邵伟华极大的鼓励和勇气。他知道自己只要开口就收不住,就像他做的比喻:在战场上,当冲锋号一吹,战士立刻冲锋陷阵只顾往前冲,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邵伟华一旦进入状态,进入程序,也就进入了无我的状态。

开讲了。他那带湖北腔的豪迈的嗓音极具凝聚力,加上生动的预测事例,闻所未闻,紧紧地吸引着听众的注意力。

可就在他讲到算准卦、算准命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政治部主任站了起来,打断了科学家们听课的兴致,他说:“算命算卦没有科学道理,因此我从来不信命!”

他的言论引起了一位打抱不平科学家的反对:“我国算命算卦看相,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没有科学道理、是封建迷信,能流传至今吗?”他指着政治部主任说:“人有没有命运,是不是封建迷信请邵先生给你算一算不就知道了吗?”

虽然只有一位表示不可信,但邵伟华认为很正常,他代表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为了证明《周易》的科学价值,用铁的事实教育政治部主任,邵伟华愿意显一显自己的预测本事。

他让主任报出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主任无奈地报了,但不知时辰。

《邵伟华故事》第五章 第二十九节 赴京深造 反客为主

邵伟华根据他的出生日期说:“你家祖业较穷,但比一般穷苦人家好。你母亲应该生有六个男孩,你排行老三。”

“你聪明好学,一生有名气。1946年从学校出来参军,在你家东北方当的兵;1949年丧父;1950年升官,应是营级;1956年进军校学习,之后一直主管后勤工作;1982年你工作升迁,但爱人生病;1983年你本应再度升迁,结果转业到了北京。”

这位政治部主任1946年从湖南考入北京大学,因思想进步,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于1946年9月参加了解放军,一直在部队做后勤工作...他当场反馈道:“都如邵老师讲的一样,我服了。人确实有命运,不然他怎么会算的这样准。”

后来有几个科学家也报了自己的出生时间,个个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时间到了晚凌晨三点半,科学家们还要邵伟华多讲一些,久久不肯散去。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八卦预测的神奇性在于它所预测的信息是现代科学无法解决、无法完成和无法取代的,值得从更高层面去探讨。

学习班一结束,邵伟华专程去阜成门附近看望了恩人张震寰并与他话别。张主任见到他后显得格外高兴,风趣地说邵伟华在香山《周易》班放了卫星。邵伟华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当张主任听了科学家对《周易》预测、算命很感兴趣,听到邵伟华用事实教育了那位政治部主任时极为高兴。

他说:“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家也不是什么都懂,他只懂自己研究的领域,有的人很可能没有见过《周易》的书,不知道的天干地支是干什么的。所以对你的讲解很感兴趣,觉得很神奇。因此,我们今后要用大力气,宣传普及《周易》的知识。首先要让大家认识到《周易》是六经之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宝,要把它用于现代科学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最后邵伟华向张震寰主任汇报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他留在北京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张主任听后反问道。

“我不愿意留北京,民间有广阔的天地,无干扰,无限制,无阻力,可以自由自在地深入研究,成就更显著。”

张主任听后高兴地说:“不要在皇宫,有志者在民间。你回到民间去,相信你在《周易》应用研究上能攀高峰、做出前人难以做出的成绩!”


831557495750 2024-09-15 00:43